沿海地区闹得很凶的台风到了内陆也就成了强驽之末,在南京也只影响了一天。据说台风是以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普通人名轮流命名的,而有意思的是,凡是以女孩命名的台风,都是来势凶猛,破坏力极大,不知是巧合还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几天的天气变得舒适宜人,这对我们版聚是个好事。今天“金陵国术”正好和“杨式太极拳江苏拳友联谊会”举行联合版聚,赶在这样的时节是再好不过的了。
由于明故宫的路远,我今天走得早,到的时候也不到两点,比平时要提前了很多。走进明故宫重修过的红墙碧瓦,已经感受不到昔日大明宫殿的辉煌,反而感觉到就是普通市民休闲健身的去处。上世纪中央国术馆举行“国术国考”期间,很多各地来的选手都在明故宫前的空地上进行交流演练,或许我们今天来的地方正是当年有高手过招之处呢!
令人意外的是现场的版友已经来了很多,除了金陵国术的老面孔外,更多的是不认识的朋友,看这他们身穿着特制的T恤,上面还有杨式拳友联谊会的标志以及QQ群号,就知道他们都是群里的朋友了。石林和笑问天因为是双重身份的版友,他们今天成了最忙的人,见到来人就互相介绍两边的朋友,也没办法,只有他们都能认识。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位上海的先生,五十开外的年纪,身体壮实,气色红润,而又都有知识分子的气质。他们都是练杨式中架太极,这个架子好像在南京听到的并不多,但上海作为杨式太极拳的大本营,自然具体的拳式也是相当全的。杨式太极江苏群的群主是泰州人,网名叫鹤舞松荫,长得高大健壮,传承杨式大架“府内派”,从他举手投足间透着的一种松沉,群主的实力不容小视。被群里称为“男一号”的“男王语嫣”其实是个神气的大男生,他身材不高,但上肢肌肉发达,也应该是有实力的,不过他嘴里不停地念叨自已的实力是这里的“倒数第一”,看来也是过分谦虚了。听说他一直是群里很有人气的网友,从他的表现看也确实如此,和陌生的朋友都能聊到一起。此外还有从南通、武汉等地过来的朋友,总共外地的就有近二十人的样子,加上本版的很多版友,今天参加聚会的朋友应该是近期最多的了。
可能大多数朋友都是刚见面,刚开始都有点拘谨,李老师不断地喊着年轻人上去表演,但似乎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出招。还是上海来的老先生豪情不减,三人中的一位第一个站了出来。
老先生打了一段杨式中架太极拳,和我已经前过的杨式太极都不大相同,好像多了点走劲的细节动作,身体也有些斜中求正的味道,但下盘相当稳固。在场的版友可能也都较少见到同类风格的杨式架子,都对他的演练给予了掌声鼓励。
石林是年轻人中最先上场的,有了他们的带头,天健、长江之波、虎鹤双形、笑问天、“太极燕子”邱女士、泰州的鹤舞松荫、上海的吴先生、常州的男一号、武汉练杨式的朋友、小强、笑问天、真武大帝等等都先后上场表演,场上的气氛也很快就活跃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到版聚现场的老师、版友也越来越多,有南京推手协会副会长夏家祥老师、陈式太极张志清老师、王式太极李俊辉、仲式太极研究会许先生和张女士,版友人数更多,就不一一例数了。上次来过的《扬子晚报》的两位朋友这次依然按时赶到,而吴上明王的同学——一位南大新闻系的朋友,也扛着专业的摄像机来现场拍摄,看这阵势,这次版聚就像是被媒体关注的重大活动一样。
太极拳友聚会自然少不了推手,上海来的老吴、老王都和年轻的朋友交流上了,仲式太极的张女士也是不让须眉,先是和上海的朋友划四正手和平圈,又是和李老师配合演练了杨式太极的大履,两位老师招式连贯,步法轻灵,展示了杨式太极的松柔舒展。夏家祥老师难得到场,年轻的版友自然要抓住机会向他请教太极推手,堂下子、男一号和几位不太熟悉的朋友都上去感受了夏老师的功力。而上海的王先生膀大腰圆,本力雄浑,和夏老师都属实力型选手,两人又兼备听劲和技巧,较量起推手来自然也是好对手。
这时,一位身高将近一米九的年轻人主动向王先生请教,乍一看年轻人个子虽高,但身材偏瘦,和王先生应该不在一个级别。不过一但动上手,可以看出这个年轻人还是相当有实力的,虽然整个身体数次被王先生平推出去,但架子始终不散,并不断找机会力争反击,显示了不错的功底,拳架基础和听劲也不错。
因为以前没见过这位年轻人,后来聊了才知道他现在在东大工作,和小强、笑问天等应该是在一个学校,只是不曾相识。他很喜欢像今天这样的交流活动,气氛友好,还能互相验证,对功夫的提高也是很有好处的。
确实,几位上海的朋友也是这样说的,他们也很欣赏今天这种交流的方式,在这样不分门派、不分地域、不存偏见的活动中,大家友好交流,共同进步,在现今这种“武术渐成文化”的社会中是非常适宜的。现在也早已不是那种练武之人需要以命相搏的时代,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爱好,一种交流的方式而存在。拳友们能够在工作之余,或三五成对,或结伴出游,参加本地或者异地的聚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这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呢。
因晚上有事,我今天走得很早,当时绝大多数朋友还在现场继续着活动,后面的事情,就留给在场的朋友来补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