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竹苑www.liuzhu.com创建于2001年8月8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学苑 >> 竹友原创 >> 内容

故乡的“老”街

时间:2011/4/1 点击:

  核心提示:...

      老实说,80后、90后的这代人,对于老式街道曾经是什么模样、什么色彩、更不用奢谈或遑论老式街道是什么印象。如果说有那么一点印象的话,一是通过父母或老人们在闲谈的传奇中听到那么一点点;二是通过影视作品、音像制品中看到那么一点点。这些“一点点”仅仅都是浅表层次上的、单调直观的浮光掠影。

      记得在我小时候,故乡的老街,位于市东南郊外的乡下,南临长江,隔着运河与省城相望;时常听到长江与运河上传来轮船悠长的“呜——”、“嘟——”鸣笛声。老街没有名字;不象现在的街道都有名字。过去的人们或买或卖,需要称呼它的时候,只说上街。(老街只是我现在对它的命名而已)老街只所以“老”,是因为她的历史,相对比较悠久,大概是在明代中期就有了雏形。儿时的我见到的老街:一条不到两米宽的青石板铺就南北向的街道;街道绵延长度大约有100米左右;街道狭窄,挑担上街的哼着号子、乡下老式的独轮车吱吱呀呀推过、压在青石棱上硌硌噔噔的响着;这些时常“妨碍交通”的行为,最容易引起街上人头攒动、人们挤挤挨挨地避让着,蠕动着;小孩则从往来大人之间的缝隙中灵活的快速穿行。小楼墙砖大都是那种铁灰的青砖砌成,黑瓦覆顶;部分外墙用白色的石灰粉刷;黑白对比非常强烈。店面呈现出的色彩则是兼有暗黄的木质门板和窗;街道两旁,窄、矮的建筑摩肩接踵,小店多数是两层,楼上住人,楼下辟为店面;老街不大的铺面鳞次栉比、有的是几家挨在一起,用板壁隔开;有的店与店墙壁之间的夹道“委屈”的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如果你在街道上仰头想看看白云蓝天,则象是在观看“一线天”,间有楼上店家晾晒的衣被;各种买卖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极具典型的“民国”时期的江南徽式老街的式样和生活情趣。

      在明、清两个朝代共计545年里,故乡的“老”街曾几何时,可谓“相当”有名望的:一家望族曾在明末出过一个翰林的传奇,更是成就了乡间百里百年的佳话。漫步在“老”街上,你能感受到汉族和谐文明的彰显、儒家教化熏陶的尊荣、书香门第传扬的高贵等那种情怀浓重的气息。

      在文革前风靡一时的、从那些老人口里的“忆苦思甜”中,我得知:时光到了20世纪初叶,满清王朝风雨飘摇、行将崩溃,地方军阀连年混战、各色政客贪婪无厌、巧取豪夺。人们衣着破旧、脸色灰暗,失却了旧时讲究的体面,更没有了以往的那种仁义、大度与谦和;民生到了无以复加的穷苦贫困境地。老街随处可见,烟薰火燎后的断垣残壁、破败不堪、令人伤感不已。

      新中国成立后,故乡的人们经过几年的勤奋劳作,“老”街也渐渐的焕发出了新的面容。首先是店面慢慢的开始变的整洁起来;人们的穿着了在静谧当中变的光鲜讲究起来;老友故交一相逢,互致问候谈吐文雅也悄悄的流行开来。记得文革前的冬天里,有的老人手里居然还捧着黄澄澄、亮晃晃、里面放着少许的炭火、用来暖手的小铜炉;我曾经也和“老”街上很多儿童一样,手里握着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一种正面铸有龙纹、及环绕的帝王记年的(背面铸的什么图案忘记了) “通宝”(不是铜钱)用来玩一种“磕铜板”赌输赢的游戏。那时节,老街上所有的人根本没有现代人具有收藏的概念和意识。那些铜板如果放在今天,可能价值万贯。

      老街上的人,过去也流行外出打工,很多家庭都有在上海、南京、安庆、芜湖那里打工经商的亲友,一般到了农历腊月初的时候,家家都有迎接从外地打工亲人回来过年的习惯。毕竟“老”街上的人们还是孤陋寡闻的,外地的轶事趣闻迅速也在邻居坊间煞有介事的宣扬“据说”、“传奇”等等谈资如涟漪般荡漾开来。外地探亲人归来的“高消费”刺激了“老”街一时的繁荣,店面开始了新年前的“装修”:油漆门面、擦拭门窗、打扫厅堂。如此的年复一年,此时“老”街的音容笑貌终于“返老还童”,有了一段“欣欣向荣”的勃勃生机。有在外地打工劳作经历家庭的妇人们的头上、耳鬓边、帽子上、胸口前都插戴、装饰着显示富足、高贵、令人尊崇的鲜红绒花(今天的人们不一定能看到)。

      大概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老”街那凹凸不平的坚硬石板路、曲径通幽般的小巷、一家家紧邻的幽暗的小店面、木质已朽的门窗、不能防火等,显然与现代化生活品质的要求不相适应了,于是,人们选择了觅地新建城镇。随着享受富足、追求高尚生活品质需求的兴起,充满活力的年青人怀着对老街交通现状落后的“不满”,向往着多样化、现代化新城镇建成果:有着高楼林立、金壁辉煌、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炫目色彩,“老”街里长大的孩子都结婚后搬迁离开、纷纷“不屑一顾”的放弃了“老”街。

      “老”街从此开始渐渐的黯淡了昔日曾经的辉煌……;失落了往日曾经的荣耀……;荒芜了旧日曾经的温馨……;逝去了小巷曾经的情怀……。

      一年多前,我偶然“莅临”了“老”街。默然无语的审视着儿时跟随父母探亲留下记忆的“老”街,现早已风光不再,曾经如花般的“老”街,在时光消磨中渐渐枯萎;“老”街正如同老妪风烛残年般的在岁月等待间黯然的渐渐逝去……。

      我抑制不住莫名的情感,越来越怀念旧日那故乡“老”街尽头由小庙改成的学堂里面传出的啷啷读书声……;耳畔不时响起“老”街里曾经熟悉的如“交响乐”般的吆喝……;眼前不时的浮现出“老”街小巷曾经带给我一段欢乐、喧闹的情景象电影般的闪回……。

      临走时,我不由自主的回眸一瞥故乡的“老”街:我只能在记忆中保留着一份对你的尊敬!

      我祝祷道故乡的“老”街:望你安祥的“走”好!

 

 

 

------

查看评论
 

作者:北极星 来源:竹林逸趣论坛>真情花园
  • 上一篇:放风筝
  • 下一篇:游铁山寺、天泉湖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本类热门
    本类推荐
    • 没有
    本类固顶
    • 没有
  • 六竹苑(www.liuzhu.com) © 2025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20003945@qq.com 站长QQ:20003945
  • Powered by laoy! V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