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捶又名三皇炮捶。三皇,指传说中的远古部落的酋长,三皇之称,初见于《礼·春官外史》。其名,传说不一,拳界附会为伏羲、神农、黄帝,以示其古,也有天、地、人为三皇之说。炮捶,系形容其拳的威力如炮,故名。
相传明末清初时,河南嵩山少林寺僧普照将此拳传给甘凤池、乔三秀二人。甘、乔后传给乔鹤龄,乔鹤龄传宋迈伦、于连澄。宋、于各有特点,逐步发展成了两大派系,流传至今已有九代。
炮捶在北京一带流行较广,因清末社会动乱,镖行盛行,当时炮捶著名的拳师于鉴、孙德润、张殿华、宋彩臣等在北京创建“会友镖局”,炮捶第五、六代的著名拳师又多以保镖为业,又各自收徒传授,因而逐步形成了具有燕京一带地方色彩的拳术。
炮捶发力发声,以气催力,用力刚暴,击法上“挨轻躲重”,有含、收、蓄、滚、挑、按等法。
炮捶主要有十二种基本拳法,称十二炮,即开门炮、劈山炮、连和炮、转面炮、十字炮、脑后炮、泻肘炮、冲天炮、撩阴炮、扎地炮、窝心炮、七星炮。掌法有“撞掌”、“刁掌”。肘法有横、盘、捉、坠。步法前进以掘土,随步而进。腿法以暗为主,“腿如盘山走如风,以腿截腿伏地冲”。
三皇炮捶套路短,架式小,结构简单,动作刚健有力,沉稳,招式清楚,有“刁抓、蛇身、出水龙”之说。特别是技击性较强,每拳每腿都有明显的技击作用,如“十字捶、左右冲、前后肋、后打胸”等。三皇炮捶共有十套,现传只剩八套及一套折拳、散打拳。器械有大枪、剑、刀、棍、护手钩、梅花铲、凤翅镗、金钢圈、牛心拐及对练等。
演练时要求捶出如闪电,击打如雷鸣,腰似龙行,脚落地生根,步到身到,发劲刚猛,干净利落,以腰为主宰。技击上攻守兼备,以静待动,进攻寓于防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