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先生问儿子,“你觉得你幸福吗”儿子没加思考地说“不知道”,先生无奈地只好匝舌。也许儿子并不知道幸福的含义,也并不知道幸福意味着什么,就连我也说不上什么,回想起我的童年,和现在的他相比较应该他幸福的多了,起码他有零用钱花,而且还可以说服我们买上他喜欢的食品、书和玩具。我记得为了求得父亲给我买几本画书,我硬是一个早上足足寻了一大背箩的猪草。
时代在变,生活质量在提高,他们不能够和我们那代的人比较,而我们也不应该和父辈人甚至更前辈的人比较,人活在世上只要开心就是幸福。童年的我无比地开心,那时候我们期待每周一次的“打牙祭”,只有那天我们才能够吃上妈妈给我们准备的肉和鱼,那天也是我们每周最开心的时候;也盼望着有月亮的夜晚小伙伴们的捉迷藏,“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簇竹林中”,邻居小桥院后的那片竹林是我们童年的快乐园地,漫漫人生,又怎能忘记啊;更希望着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童年我们的头脑中早就勾画出一幅美好的理想,只知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于是小手一挥,就这样沿着理想走了下去。
为了能够吃到美味的菌子汤,我们常常盼望下雨,因为雨水过后,山中就会长出一片橘红色的蘑菇来,我们称它们为“松菌”。山离我们比较远,但是为了享受那份美味,我们不怕走路,星期天很早就起来,追着大孩子的后面,提着小篓,一颠一颠地跑去,那时候我不到十岁,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那天捡了一个上午,我捡到了十二个菌子。挺有趣的是,我们去后,山上已经被别人搜索了一番。即使这样,我们的运气并不太坏,菌子还是有的。只要看到菌子我们都一起欢呼,然后就争先恐后地去“抢”,而且还要学会辨别毒菌,好的菌子颜色鲜艳,表面光滑,背面有着整齐的褶皱,而毒菌单凭颜色就不好看,在这点上我并不比大孩子差,然而论“抢”, 我就差远了,往往我们发现了新的“阵地”后,不到十分钟就会被占领光,而我只能够在她们疏忽的地方偶而窃喜一番。回到家已经正午过了,妈妈一脸笑容地等着我,即使是十二个也够我和两个妹妹美滋滋地吃上一顿了,就那天我们算是一周打了两次牙祭了。
生活到现在,几乎天天在打牙祭,然而似乎并没有了小时候的那份开心,倒是每次走到菜场,不知道买什么好了,琳琅满目的,鸡,肉,鱼也懒得吃了,转了一圈,手上提的全是蔬菜,偶而街上也有卖菌子的,春雨过后甚至更多,却更是怀念那十二只菌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