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从小生长在鱼米之乡,习惯于运河湖泊的波光粼粼,对山尤其是峻岭陡峭之山,多少有些敬畏。以前曾登上过几座山,印象早已淡却,残留下的记忆,多半是小腿的酸胀。要不是因余秋雨的那篇《寂寞天柱山》在脑海里的好奇,恐怕是不会去惊扰那座山的。
周末赶到安庆与竹友聚齐,第二天一早便驱车奔向天柱山。经过弯弯曲曲、凶险得令人心惊肉跳的盘山公路,终于到达天柱山脚下。面前就是天柱山,向上望去,层峦叠嶂,碧簪螺髻。远处的天柱峰,玉树临风似的屹立在云端,那股君临天下的傲然之气给人以极度的诱惑。
那么高、那么远的山道加上那残留的记忆,很自然地便选择索道。天柱山的索道是两个人一排的那种座椅,若没有恐高怔的话,是种很好的观光方式。在座椅上回头望去,山上的水在石头上流成小溪,流成了许多脉络;植被多是落叶松和水杉之类的,一簇簇映山红,红的紫的,相嵌其中,真的是“峰谷相连一索通,身轻若雁似随风;鸣泉响瑟悠清韵,万绿丛中跳紫红。”
下了索道,随着人流就到了观景台,据说,这个地方可以看到五处天柱山有名的景点,可是山中云雾弥漫,近处都显山色迷离,自是不能看见远处的景点。拾阶而上,两旁的峭岩古松仿佛是铁璧挂画,还有奇花异木更像是仙境奇葩,就连我们扬州的琼花也在这里盛开着。再往上,阶梯极陡,自下往上看去,上面人的脚似乎踩在下面人的头上,阶梯成了人梯。最具特色的便是神秘谷,所谓神秘谷即由许多奇石构成的洞,洞中黑黑的湿湿的,走在洞里就象是进了迷宫。曲曲折折,完全没有方向感,看似有路入迷途,看似无路又洞天。有的地方只能蹲下来通过,要手脚并用才能通过。正是:“空洞越石窟,乐娱点迷津;攀崖寻幽谷,趣中别有情。”
出了神秘谷,再沿着山路上行,就到了看天柱山峰的地方--天池峰,可惜云雾之中的天柱峰终是不肯露出自己的全貌,只是在云雾流动的瞬间,隐约地显现出似乎是近在咫尺的容颜。有些不甘心,便壮着胆跃过渡仙桥,忽然,仿佛被我的勇敢感动了似的,有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天柱峰,突然揭开了蒙住脸的面纱,怎能不让人惊喜呢!只见此时的主峰已经露出了它的庐山真面目,许多游客都赶紧按下了相机的快门,生怕错过了它惊艳的瞬间,我也有幸留下一张永久的纪念。主峰在云雾聚散间,时隐时现,更能显现它非凡的魅力!看着眼前的流动的仙境,不免心旷神怡起来:渡得仙桥拨雾云,含羞玉女艳惊魂;流烟若梦凡心醉,欲弃余生伴佳人!
领略过主峰的美丽之后,心愿似乎了却一大半。这才感到饥肠骨碌,抓起同伴递来的面包酱牛肉,就着湿漉漉的空气,大嚼起来,好爽!诗曰:天池怡美味,不觉气寒衣;雾色悠无际,居峰已忘归。
待那股激动平歇后,还是想到回去。稍作休整后,便随游客开始下山。一路上的景点似乎都不如天柱峰显露真容那么激动人心。在一三叉路口,忽听到隐隐的海涛声,惊奇之余便寻声而去。翻过一道山冈,却见一片松林在风的吹拂下,发出阵阵漱音,原来这便是松涛,真象海浪之韵。前面就是青龙轩,据说脚下的这道山冈,原是天柱峰带来的一条青龙。从青龙轩向下探望,哇!下面是翡翠般的炼丹湖,她躺在群山的臂弯中,静如处子,楚楚动人。这时我才领会到,游览过此山的文人们为何有那么多的感慨。孔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的崇高恰与君子之德相类,水的灵动恰与君子之智相通,此山有水,自然便成了仁德与智慧的化身和文人们的感叹之地:层峦叠嶂,深壑藏幽。峰岩一体,山水一脉。一柱挚天,万岳归宗。雄奇于峰石,壮实雄浑;神秘有幽谷,步步踏趣;灵秀于山水,轻盈秀丽;沧桑留石刻,万古流芳。
还想下去到炼丹湖探个究竟,只可惜小腿不争气,担心步行下山后,动不了车。也许该留些遗憾,待日后卷土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