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想写的,只是因为寄予了太深的感情反而写不出什么来,每一次,我叫“哥”的时候,总会涌上从没有过的自然和亲切。我是独生子女,从小就离开家乡随军在外,我几乎不叫人“哥哥”,也从没有这个习惯,但是,这个哥哥是例外。无论是在哪里看见他,我都会脱口而出“哥”。
因为他是哥哥
第一次见到哥哥时,是在武警医院,当时他因为一场车祸住院,头上还缠着纱布。见我来了,却坚持着坐了起来,故意说着一些轻松的话题不让我伤感。有好几次,看到他因为笑而拉紧了头部绷带使头皮疼痛难忍时的表情,心中更是有些难过.因为他的坚持,我留下来吃中饭。他缓缓的下楼、走路,看着他高大魁梧的身影和缓慢的步伐,有些心疼,但我走的时候,他却有意识的大踏步走了几步,好让我不再为他担心,“好了,好了,没什么大碍了。”他笑着说,阳光下,满脸的善意的笑。爽朗、心细,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
后来,应邀去他家玩,到了才知道他做东请了一些编辑和业内人士。席间,他不失时机地向他们介绍我,终于知道,他是有意识的向他们推荐我,明白了他的用意,于是我更加努力的写字。他总是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写作的技巧告诉我,推荐我读一些相关的文学作品。在他不断的鼓励下,我终于开始进步。那时,他正在写长篇小说,每天都熬夜,写得很辛苦。每次见到他,他都追问我那想写成长篇的《23号楼》,我汗颜,几乎是与他同步写的,却至今裹足不前。我没有他沉静的思想和目标制定后就一定要达成的壮志。
有一天,我正收拾不用的资料,电话突然响起来,哥哥说,正写着东西的,突然就想到要打个电话给我,听听我的声音。而我也经常会打电话过去,向他汇报我正在做什么。
“哥,我正在看《牡丹亭》。”
“古代的文学一定是要多看的,会增加文字的厚重感,哥哥曾有一段时间专门读的古代文学。”
“哥,我小说总写不好。”
“每天坚持写一点,以后一定要向小说方向发展,你的散文已经很不错了,哥哥看着你进步呢!”
简单的对话,回味起来却满是真情。
“哥,明天我到扬州学习。”
“我在家里准备中饭,你一定过来吃,我等着。”
有一件事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他因为晕车及那次车祸后,只骑自行车,十二月,他独自一人骑了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来参加我的婚礼。
自从出版的书一炮打响后,哥哥在场面上应付了一些相应的宣传活动后,我总以为名利会让他在拥有了很多的时候也会失去他身上的一些可贵的品质,但是,他并没有因为成名而表露出一种名人的自豪、得意和娇燥,不少名人一炮走红后,就很难再有作品面世,究其原因之一,便是疲于应对报社、媒体、荣誉。而哥哥除了必须的应酬,他依旧会闭门在家,大量的读书,去了解他不熟悉的领域,比如他最近正在学习的动植物类。
和一些朋友讨论他的书如此成功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与他的个性有相当的关系,他生来为人豪爽,虽是个商人,却没有商人给人固有的不好的感觉,相反,他非常的纯朴,善于交际和豪爽的性格造就了这样的他,所以从签约到书的出版、发行,非常的顺利。
很喜欢听他电话里这样说:妹妹什么时候来,哥哥都有时间。
以为成了一个名人后,他忙碌无比,没空理会我这个妹妹,但那个春阳很好的中午,他骑着自行车载着我,穿过了几条马路,到了美食街。高大的背影、宽宽的肩、淳朴的微笑、专心的骑车,一路铃儿响叮当。
车后有个小妹妹的感觉真好。他说。
我戏问,是不是有个情人感觉会更好?
哥哥不敢也不会有的。他回答得依旧是那样的认真。
是的,他不会有,因为他是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