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喜欢读书,是缘于我姐的一个同学。那时,我还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姐读高中,她有一个很好的女同学Q,经常会到我家来,与我姐一起玩。我会叫她Q姐。也许是比较机灵,她俩也很喜欢带着我到处转悠,我跟在她俩后面,就象“跟屁虫”。我很喜欢听Q姐说文学故事,经常会听得入迷,两眼发光,也许是她说的引人入胜,也许是我好奇。她见我这么喜欢听故事,于是,她就向我推荐了两本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我被那神奇的童话带到了自由飞翔的天空,带到了美妙快乐的世界。为书中的主人悲惨的遭遇而流泪,为书中主人公的幸福而高声大笑。在读完这两本童话后,我就把书中的故事说给Q姐听,还把自己幼稚的想法加夹在其中,把Q姐听得惊讶不已。她在拍着我的头笑着说:“真不赖,我再给你几本书看。”于是,我开始啃起了好多字还不认识的大部头--长篇小说《红岩》、《林海雪原》。我一边查字典,一边读小说。说实在的,那时只是被那些小说中的情节而迷。在读得入迷时,根本来不及查生字,只是囫囵吞枣地读,然后到学校说给同学听,得到同伴的赞赏眼光。没想到,就是这种读法,会给我带来终身受益。从此,读书,特别是读文学作品,一发不可收…… 二 到了初中时,读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也使我对语文课特别地爱好,看到自己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堂作范文在班级中读,并在竞赛中得奖,这也许是在读书过程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我开始自己找书读了。这时,我对书有了一种痴迷,不管是什么书:童话、科幻小说、传奇故事,有书就读,而且读得非常快。那时,社会上、报刊上都是宣传那里有个神童,只有几岁,就能给大人说《三国演义》、《水滸》之类的。于是,我虽不能成神童,但也不能落后。我这时开始转向中国的古典文学,除了上面的两部,我也许比同龄人读得更多了,《红楼梦》、《西厢记》、《说岳全传》、《隋唐演义》、《七侠五义》等。许多书其实是读不懂的,只是看个情节罢了。最有意思的是读一本《再生缘》的,就是说孟丽君女扮男装,考上状元,为夫伸张正义的。许多戏剧有这本剧。那时,是我哥不知从哪借来的,放在枕头下,是一本繁体字,竖排的。不给我看,说是我太小,读这些闲书,会影响学习成绩的。可我心中很痒,就是想看。于是,我就等哥出去了,偷偷从他枕头下,拿出,趴在床上读,怕哥回来被骂,一旦听到我哥回家的声响,就赶紧地将书放回原处。那真是有点“心惊胆颤”的样子。最终还是被哥抓了一回,被打了一通屁股。不过,还值,哥答应在他不看,而我作业完成时,我可以看。以后我读了许多繁体、竖排的书。在同龄人中许多人对这种书是深恶痛绝时,而让我对繁体、竖排的书有了一种特别的爱好,至今我手中还保留有一本繁体竖排的外国小说司汤达的《红与黑》。书中的纸已发黄并有些破损,可封面我用牛皮纸包过,还完好的。 高中时,也许是喜欢读文学作品的缘故,我已有偏科的倾向。虽到了高中,我居然还是痴心不改,真有点“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味道。在这段时间,还是依然故我,在完成作业之除,把业余时间全献给了读文学作品,并坚持将读后感用日记的形式记了下来。这时,读的大多是外国文学作品。象凶杀破案之类的,如《福尔摩斯侦探集》、还有《东方快车》等,特别是日本的推理小说:《证明三部曲》(人性证明、野性证明、青春证明),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妙的记忆。这时,也开始涉足读些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基度山伯爵》。还有俄国文学家高尔基、契克夫等的许多作品,在读外国作品的同时,大量地读中国现代的文学作品。把自己的零花钱都用来到报摊上买各种文学期刊--《十月》、《花城》、《中篇小说选刊》,还有《人民文学》、《散文》等。特别是《中篇小说选刊》是每期必买,买来后,我会轻嗅她的书墨的芳香,细细品她的每一个角落。因为每期都有我很喜爱的作家的作品,在这里,我读到了冯骥才、读到了铁凝、读到了史铁生,也读到了张洁、梁晓声,还有很多很多我喜爱的作家。而在每部作品后会附一篇作者写的文字,读起来感到特别的温馨,也能加深对作品的阅读理解。而这本杂志的封二还会有世界名画欣赏和解介,让人在读文学作品时,感受到美的薫陶。 在读书、记日记的同时,自己也试着写些短文,向报刊投稿,虽然大多是编辑那先是说几句赞扬后的退稿信的客气,可心中还是那么地臭美。投稿多了,偶尔报纸副刊中也会出来象豆腐干似的一小篇,那种高兴可以说比穿新衣过年还要好。许多同学读到,也会投来几许羡慕的目光,心中也会有很多的甜蜜。 初中、高中阶段是我读书最多时候,可以说,读书到了“饥不择食”的程度,只要有书到手,就必看,不管是半文白的古典书,还是现代杂文;这个阶段,也是读书最杂的时候,文学作品、人文地理知识、也有科普知识。在现在的书橱中还保留了许多这一时期读过的书。那时的读书笔记在搬了几次家后,已不知踪影,而那些书中字里行间留下的批注,还会引得自己会心的微笑,虽然幼稚,但不缺乏勇气。这也是为自己积累的时候。 读书,给自己青春的年华带来瑰丽的梦想;日记,为自己青春的岁月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到了考上大学,阴差阳错的事发生了。我考的是理科,可文科的成绩特别的突出,而理科的成绩却平平。到大学的时候,学校居然同意转成了学文科,这真是我梦寐以求的事。在读大学其间,利用大学的图书馆,对自己读过的书,进行了梳理。这时的我,已少了些许冲动,多了份理智。在大学期间,系统地从法国的莫泊桑到雨果的作品,从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到《神曲》,从叔本华到弗路意得而尼采,从卢梭的《忏悔录》到美国的作家的《乡村女教师》。从俄国作家的作品到希腊神话,从欧享利的短篇小说到泰戈尔的诗。也许老师讲的课已忘记,但对自己读的书却是念念不忘。这时候,读的书多了,在报刊上发的文章也多了,少了些激动,多了些思考。 每个人从无知到起蒙,从起蒙到冲动,从冲动到理智,无限循环,在循环中上升,这也许是人生的归宿…… |
------